案例|咨询留言|东泽律师|法律法规|人大环境资源研究| 设为首页 收藏
搜索:
标题 内容 作者
我要投稿
不是什么都可以用钱买
2012-11-06 14:32:37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 【 】 浏览:1348次 评论:0

  李松


  这是一个真实的案例。有一家幼儿园遇到了麻烦。许多家长不按规定时间接孩子,时常拖到很晚,影响了老师下班,增加了老师的工作量。无奈之下,幼儿园决定对晚接孩子的家长额外收费,以为这样可以解决"晚接问题"。不料,"晚接问题"不但没有解决,反而更加普遍了。原来家长对晚接还心存歉意,觉得自己亏欠幼儿园了,实行额外收费后,反而理直气壮了,认为自己交了钱,晚接是应当的,市场行为嘛。


  幼儿园额外交费政策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失败了。这个案例说明了一个道理,市场行为不是万能的,有些东西用钱买不到。在不应该使用市场行为的地方,使用了反而会适得其反。


  在中国,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况。在汽车站、火车站、机场的候客厅里,辟出一块区域,额外收费,交费的人可以享受较舒适的空间。交费使得这一行为合理化,成为了市场行为。而事实上,收费区域挤压了候客厅的空间,侵犯了旅客的环境权益,造成了候客厅的人员拥挤。


  在风景区,私建别墅,高价出售。同样的道理,风景区是公共区域,每个游客应该享有同样的环境权益。别墅挤占了公共区域,侵犯了游客的环境权益,这不是市场行为,环境权益不是用钱可以额外买到的。


  在海滨、湖畔,周边的住宅越盖越高,使得海景和湖景成为了这里居民独享的风景。他们心安理得,因为他们为此付出了高额的费用。由于遮挡,城里的人已经看不到海滨和湖畔的风景,他们的环境权益被所谓的市场行为剥夺了。

  在法制社会,政府行为主要解决公平问题,保障每个公民享有公平的权益,对侵犯公民权益的现象要制止和干预,甚至强制执行。在公平问题上,市场行为不能取代政府行为。目前在中国,政府行为有的缺位,有的失位,政府该管的没有管,却管了不该管的事。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政府行为包办一切,市场行为很难发挥作用。近年来,有着矫枉过正的倾向,强化市场行为,用市场行为取代政府行为,以为用经济手段可以办成任何事情。事实证明,市场行为解决不了公平问题,反而造成了混乱。


  不是任何问题都可以用钱来解决,以前如此,现在如此,将来依然如此。

责任编辑:dongzelaw
】 【打印繁体】 【投稿】 【收藏】 【推荐】 【举报】 【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我来说两句
已有0评论 点击全部查看
帐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证码:
表情:
内容:
网友关注排行
科技
数码
科普
财经
新闻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