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咨询留言|东泽律师|法律法规|人大环境资源研究| 设为首页 收藏
搜索:
标题 内容 作者
我要投稿
小行业也是一块硬骨头
2011-08-05 14:30:17 来源:中国环境网 作者:蒋朝晖 【 】 浏览:919次 评论:0

 

       近年来,随着现役生产线不断改造升级,我国民用爆炸物品行业(以下简称“民爆行业”)淘汰了一批技术落后的生产工艺和设备,以及高污染、高能耗、安全性低的产品,企业环境治理力度不断加大。但是,因行业治污技术和能力有限,一些污染老大难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困扰着企业和行业的健康发展。


  前不久,记者在雷管生产企业云南燃料一厂采访时了解到,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这家企业在环境污染治理中取得了许多积极成果和经验,但长期困扰企业的雷管起爆药剂二硝基重氮酚生产废水治理等难题至今没有被完全攻克。


  废水治理还不能稳定达标
  废水可生化性差,处理技术成本高、不成熟


  据介绍,目前,全国雷管生产厂所用的起爆药剂主要有二硝基重氮酚、叠氮化铅、三硝基间苯二酚铅、D·S共沉淀起爆药、KD复盐起爆药等。因二硝基重氮酚起爆药剂发火性能稳定、安全性能良好、爆炸后无重金属污染物放生,在雷管生产中被广泛应用。


  然而,据云南燃料一厂安全环保部工程师陈兴怀介绍,使用二硝基重氮酚废水产生量较大。因废水中含有硝基化合物、硫化物、COD、硫代硫酸钠、苯胺、间苯二酚、氯化钠、氢氧化钠等污染物,水体明显呈暗红色或橙红色。工厂在废水治理中曾先后采用酸性水用磺化煤吸附、碱性水用蒸汽浓缩制硫代硫酸钠;酸性、碱性两种废水混合锅炉浓缩焚烧处理、化学絮凝吸附沉淀法等技术,有一定成效,但污染物去除率不是很高。


  针对雷管起爆药剂二硝基重氮酚生产废水治理这一难题,工厂早在1978年就进行了攻关,组织完成的“二硝基重氮酚生产废水处理及综合利用科研成果”就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1999年,为落实国家“一控双达标”和云南省《2000年工业污染源限期达标排放的通知》要求,工厂从江苏省引进污水处理设施,提高了污染控制水平。2008年,工厂投资近400万元,新建了一套日处理生产污水250立方米的综合设备。这个项目于2008年10月开工,2009年2月进行设备安装,同年10月进行调试,现正在申请验收。


  据云南燃料一厂安全环保部部长余建海介绍,污水处理项目设施正常运行时,COD去除率达到85%。按目前生产情况计算,全年产生浓度为800毫克/升的污水约6.25万吨,全部经过处理后,每年可去除COD42.5吨。


  陈兴怀自1994年到云南燃料一厂以来,一直参与污染治理。经过多年努力,废水治理等方面的成效有明显提高,但离治理目标还有差距。记者在工厂污水处理站看到,生产区产生的暗红色废水源源不断流进收集池,靠近水边后,还能依稀闻到一股异味。


  陈兴怀说,为了有效去除污染物,2008年以来,云南燃料一厂开始采用新的废水处理技术。这项技术为物理、化学、生物处理相结合的工艺,尽管经过新技术处理后的废水同原水相比污染物去除率已基本达到90%以上。但废水中的硝基化合物、苯胺、间苯二酚中的苯环很难打开,经过处理的废水可生化性仍较差,出水色度、COD、生物耗氧量仍超过国家标准。


  据陈兴怀介绍,目前制约工厂废水处理效果的因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废水处理费用居高不下,100元/吨以上的成本给工厂带来不小的负担;更为关键的问题是,在国内外始终都没有找到一种比较成熟的将苯环打开的低成本废水处理技术。近年来,很多满怀信心前来治理废水的企业给出的方案也都不尽如人意。


  源头治污必须依靠技术创新
  自主创新、技术引进、多措并举


  在云南燃料一厂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环境污染治理一直备受重视。云南燃料一厂厂长、总经理浦仕繁说,自建厂以来,工厂在“三废”治理方面做了很多工作。由于废水治理是民爆行业最大的难题,云南燃料一厂一直为此努力着。在没有有效技术的情况下,治污必须坚持从源头进行减量化,压缩辅助生产成本,减少废水量。


  近年来,云南燃料一厂围绕污染治理不断进行生产技术创新,尤其是在药剂生产线上的技术创新为从源头减污提供了有利条件。

  随着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云南燃料一厂在实施污染预防和控制上狠下功夫。在新、改、扩建工程项目建设中,坚持高起点,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技术,严格执行相关环保法律法规和环保“三同时”制度,有效预防新污染源产生。


  在改建设计新生产线时,工厂充分考虑冷却水回用、照明电的分段控制等问题,以减少废水排放、降低电耗。浦仕繁说,云南燃料一厂争取在3年内,对现有生产线彻底改造;对生活污水进行集中收集处理;加强与当地政府合作,更加有效地处理生活垃圾。目前,预计日处理污水2500立方米~3000立方米、出水水质达一级A标准的生活污水处理厂已完成选址,其他相关工作正在积极推进。

  云南燃料一厂对生产中的锅炉废渣和废气治理同样重视。工厂曾用制煤渣砌块的方法进行废渣处理,之后又采用铺路的方式综合利用废渣。2007年,云南燃料一厂与陆良县政府签订《节减排责任书》,投资30万元引进SYC型冲击式水浴脱硫除尘器,有效解决了原用旋风除尘器对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没有去除能力的问题。2008年,经陆良县环境监测站检测,工厂废气达标排放,全年实现二氧化硫减排24.1吨,顺利完成减排任务。


  以清洁生产推进减污增效
  参与标准制定,通过多种方案节约能源资源,减轻污染负荷


  多年来,云南燃料一厂坚持走清洁生产道路,多措并举实现节能降耗和减污增效。据余建海介绍,工厂于2006年4月开展首轮清洁生产审核,首轮审核中,共提出清洁生产方案56个。方案实施后,共节约用水10.22万吨、金属8.522吨、电能3.6万度、硝基化合物24公斤、酒精50吨、虫胶漆20吨,减少其他固废产生18.527吨。
  在持续推进清洁生产中,云南燃

料一厂于2008年7月为创建清洁生产合格单位进行准备,先后在全厂开展了节水、节电、节省原辅材料等节能减排技术创新活动,组织力量编写出了《云南省雷管类产品生产企业清洁生产合格单位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努力,2008年,云南燃料一厂获得了云南省人民政府授予的“云南省清洁生产先进企业”称号。2009年12月底,工厂顺利通过云南省清洁生产办公室组织的验收,获得“云南省清洁生产合格单位”称号,成为全省首批清洁生产合格单位。


  据了解,在这一轮审核中,共计审核实施各类清洁生产方案60个,其中,无/低费方案58个,中/高费方案两个。按中/高费方案中提出的废弃物全部回用,年可节约新鲜水20.8万立方米,去除COD42.5吨,污水处理成本每吨下降6.05元,同时减少药剂损失,年多得药14吨,共计增加经济效益257.84万元。


  以管促治提升治污水平
  严格环境管理制度让落实、考核有据可依


  云南燃料一厂在发展中不但建立了环境管理领导机构,还在建立健全和认真落实环境管理制度上狠下功夫。


  以第一次全国工业污染源普查为契机,云南燃料一厂对全厂污染物产生点、总量、污染物治理设施进行评估,为工厂的“三废”治理提供了可靠的基础数据。工厂不断完善“三废”收集设施,确保产生的“三废”全部进入处理系统;对全厂环境治理设施、污水收集管道、排污点进行日常巡查,确保其正常运行,杜绝跑、冒、滴、漏现象;每月对污水排放情况进行监测,做到排放情况清清楚楚;每月在安全考核的同时进行环保考核。


  通过全厂员工共同努力,云南燃料一厂环境保护水平得到全面提升。2010年12月,工厂被评为“曲靖市环境友好型企业”。

   
责任编辑:dongzelaw
】 【打印繁体】 【投稿】 【收藏】 【推荐】 【举报】 【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我来说两句
已有0评论 点击全部查看
帐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证码:
表情:
内容:
网友关注排行
科技
数码
科普
财经
新闻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