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咨询留言|东泽律师|法律法规|人大环境资源研究| 设为首页 收藏
搜索:
标题 内容 作者
我要投稿
远离西湖,就是真爱西湖
2011-06-29 10:13:14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梁江涛 【 】 浏览:883次 评论:0

 

6月24日,“中国杭州西湖文化景观”被列入新的世界遗产名录。杭州市承诺,坚持“免费开放西湖”不改变,门票不涨价,博物馆不收费,坚决制止房地产开发项目,文物不破坏,公共资源不侵占。

 

  “若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十年磨一剑,西湖申遗全票通过,今天的“西子”浓妆艳抹,充满自信地走向了世界,这不仅是西湖的骄傲、杭州的骄傲,也是中国的骄傲,确实可喜可贺。


  保护始终是西湖发展的主题,杭州对西湖近8年的保护措施涉及生态保护、环境美化、水质治理等多方面内容,对西湖的“东南西北中”进行了全方位保护和整治。如今的西湖景观秉承“天人合一”原则,在多年的持续演变中日臻完善,成为景观元素特别丰富、设计手法极为独特、历史发展特别悠久、文化含量特别厚重的“东方文化名湖”。希望在后世遗时代,杭州人民一诺千金,兑现“六不承诺”,让西湖更加靓丽,更加妖娆。


  不过,西湖申遗成功,也不要忘了他山之鉴,要防止出现“申遗负效应”。实践表明,一些申遗成功的名胜景点,八方游客慕名而来,赚得盆满钵满。以平遥古城为例。十几年前申遗成功,便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县城有了一个放眼世界的大平台,产生了平遥走向世界、世界聚焦平遥的双向互动效应,旅游门票收入增加70倍。这是“正效应”。而“负效应”就是申遗之后,突飞猛进的“旅游热”使资源捉襟见肘,不堪重负,结果不仅让世界遗产累得吃不消,而且还领了“黄牌”。将世遗当作摇钱树,旅游开发杀鸡取卵、竭泽而渔,必然要付出惨痛代价。


  与这些做法不同的是,为了此次申遗,杭州拆除了西湖周边50多万平方米有碍观瞻的违章建筑,搬迁了2000多户居民,减少常住人口7000余人,恢复1800多处自然景观。同样是搬迁人口,意义却大不相同。西湖的“边申遗边保护”举措告诉人们,对于所有的自然与人文景观,都必须始终保持敬畏心境,所谓“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无论是上天赐予的自然资源,还是那些美轮美奂的世界遗产,我们都没有权利随意挥霍。


  远离西湖,就是真爱西湖。欣闻今年《西湖文化景观保护管理条例》列入了杭州市的立法计划,期待西湖的成功能为已经成为世界遗产和正在申遗的景观提供经验,更希望西湖将“申遗负效应”当作一面镜子,始终高调保护生态,将“六不承诺”坚持到底。

   

 

 
 
责任编辑:dongzelaw
】 【打印繁体】 【投稿】 【收藏】 【推荐】 【举报】 【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我来说两句
已有0评论 点击全部查看
帐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证码:
表情:
内容:
网友关注排行
科技
数码
科普
财经
新闻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