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5月3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未来20年我国还将有3亿农村转移人口进入城镇。
2011年,我国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1.27%,城市人口历史性地超过农村人口,流动人口规模为2.3亿人。在“人口挑战与社会融合国际研讨会”上发布的这一报告预计,未来20年我国城镇化仍将以较快速度推进,“十二五”期间流动人口规模年均增长1000万左右。
报告指出,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流动人口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仍未享受到与流入地户籍人口均等的公共服务。绝大部分流动人口愿意融入当地,喜欢、关注并认同所在城市,但是认为本地人对外来人口有排斥。
针对结构性的“用工荒”,报告指出,近年劳务输出大省人口回流趋势明显。随着劳动力素质、年龄结构的变化,每年新进入劳动力市场的人数减少;东、中、西部农民工收入差距缩小,全国性招工竞争放大了这一问题。
国家人口计生委副主任崔丽在研讨会上表示,中国正经历着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口流动,面临一系列重大课题,如引导人口有序迁移,使人口分布与产业布局、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为流动人口提供均等的公共服务,促进其社会融合;关心和保护农村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促进其家庭和谐等。(摘自《福建日报》)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