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是第43个“世界地球日”。每年的这一天,地球母亲都格外受到关注,各个国家都采取不同的方式来宣传保护地球的重要性。
其实,从身边小事做起,从节约和综合利用资源入手,来保护地球、呵护家园早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从2006年的“善待地球——珍惜资源、持续发展”,到2007年的“善待地球——从节约资源做起”,再到2011年的“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倡导低碳生活”,从我国近年来为纪念“世界地球日”所确定的主题中不难看出,节约和综合利用资源越来越受到重视,并已成为保护地球、善待地球的一个主要抓手和举措。
“推进找矿突破,保障科学发展”,在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正如火如荼召开、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被确立为三大任务之一的语境下,我国今年的“世界地球日”主题紧扣找矿突破,再次突出了保护资源和节约资源的重要性。
推进节约潜力大
节约资源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2011年,温家宝总理到国土资源部视察时,对国土资源工作强调的第一条,就是要求大力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毋庸置疑,节约和综合利用矿产资源,不仅是保护地球母亲、转变发展方式的需要,是落实资源节约优先战略、提高我国资源保障能力的需要,也是实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保障科学发展的迫切需求。
从国内形势看,“十二五”时期乃至未来10年到20年时间内,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快速推进,矿产资源需求呈现刚性上升态势,资源短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约束将进一步增强。
国土资源部部长、党组书记、国家土地总督察徐绍史在今年2月9日召开的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议上指出,我国资源供需失衡,一方面资源需求刚性增长,同时资源供给又刚性制约,现状是资源的消费远远大于资源的生产,而资源的生产又快于资源的勘查。根据近几年的统计,矿产资源在对外经贸过程当中占比越来越高,去年超过30%,大宗矿产对外依存度在不断提高,有的接近50%,有的已经超过50%,油气对外依存度已经达到56%。
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的,随着开发力度和强度的加大,国内资源总量必然会越来越少,易开发利用的矿产也随之减少,而经济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需求量又在不断攀升。在这样的“两难”下,如何落实资源优先战略,提高矿产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矿石开采量来换取最大的矿产资源利用量,尽量减少对地球的索取和影响,无疑成为亟待破解的难题。
而大力推进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尤其是加强对共伴生矿产资源的研究利用,变一矿为多矿、变贫矿为富矿,以等同的矿石开采量来获取数倍的资源量,无疑成为破解这一“两难”的“金钥匙”。
但是,我国特殊的矿产资源特点又直接决定了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的不易。我国矿产资源总的特点是:总量大,但人均拥有量低;种类齐全但结构不合理;分布相对集中,但与经济区域不匹配;大多矿产资源质量差,成分复杂的共伴生矿多,在部分用量大的支柱性矿产中贫矿和难选矿多,开发利用难度大,利用成本高。从矿产资源的可利用性来看,我国铁矿资源平均品位为33.5%,比世界平均品位低10%以上;锰矿资源平均品位为22%,而世界平均品位为48%;铝土矿资源以一水硬铝石为主,三水铝石和一水软铝石较少;铜矿资源品位大于1%的储量仅35%,平均品位0.87%;磷矿资源平均品位仅16.95%,富矿少,且胶磷矿多,选矿难度大。在矿床规模上,中小型矿床所占比例较大,不利于规模开发。
为此,业内有关专家曾用“贫矿多富矿少,难选冶矿多易选冶矿少,共伴生矿床多单一矿床少”来概括我国矿产资源的先天性不足。
“我国矿产资源‘三多三少’的特点,人均矿产资源占有量的不足,以及资源的刚性需求,决定了我们在矿产资源开发中对采、选、冶和综合利用技术的科技进步依赖程度更大。”中国地质科学院成都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所长刘亚川表示。
然而,不容忽视的是,一方面是我国矿产资源的刚性需求依然存在,供需形势愈益严峻,而另一方面是我国矿产资源浪费惊人,综合利用效率低。徐绍史在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议上的一番分析,足以让人感到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的分量和重要性。徐绍史说,目前,我国矿产资源的现状是开发利用粗放、浪费。矿山企业的开采回采率、采矿贫化率和选矿回收率都低于世界水平,多数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3多一点。
近年来,虽然通过新一轮的地质找矿,发现和探明了一大批新的资源,但由于这些资源大都埋藏深、品位低,如何开发利用还面临诸多技术难题。比如安徽的泥河铁矿和辽宁的大台沟铁矿,都面临着此类技术难题。
福兮祸所伏。也正因为我国的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程度相对较低,所以,大力开展此项工作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强力实施成效显
事实上,近年来,在国家的大力倡导和鼓励下,通过科研单位的持续探索创新、重点攻关,以及矿山企业的高度重视、积极行动,尤其是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专项的实施,我国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工作有了质的飞跃。
作为矿产资源与综合利用科研主力军的中国地质科学院成都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针对我国贫矿和难选冶矿多的矿情,以难利用铁矿、铜多金属矿、铝土矿以及三稀元素、中低品位磷矿、矿物岩石演化性能测试新技术等六大研究领域为重点,充分发挥和构建我国复杂难选冶矿产资源利用关键技术体系工程中的作用。在低品位的钒钛磁铁矿、鲕状磁铁矿、煤系硫铁矿、铝土矿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我国攀西钒钛磁铁矿、白云鄂博稀土铌铁多金属矿、金川铜镍矿等三大共生矿资源基地以及众多国内多金属共生矿提供了详尽的物质组成研究、选冶试验研究报告,一些成果已经被企业应用,并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尤其是该所围绕攀西低品位钒钛磁铁矿开展持续攻关取得重大突破后,一夜之间让整个攀西地区几乎一半的储量——约45亿吨的低品位钒钛磁铁矿重见天日,得以“解放”,使再造一个攀钢由梦想转化为现实。他们攻克的鲕状磁铁矿的选冶技术,使湖北乃至湖南境内的几十亿吨呆滞储量重新盘活。
许多国有企业包括少数民营企业也意识到了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的重要性,并通过与科研机构联手,加大科研投入,持续创新,或不断改造提升选矿工艺和技术,或及时推广应用新的技术和工艺,想方设法来提高“三率”指标。云南省磷化集团长期攻关,通过“低品位胶磷矿产业化开发”项目的实施,使过去难以利用的胶磷矿得到了利用。攀钢集团与中国地质科学院成都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联合攻关,使低品位钒钛磁铁矿得到了充分利用。作为民营企业的四川安宁铁钛股份有限公司,紧紧围绕钒钛磁铁矿回采率、钒钛铁精矿和钛精矿回收率以及钒钛资源综合利用率的提高开展科研工作,每年投入的研发经费不低于销售收入的3%。通过成果集成,他们把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贯穿于采选各个环节之中,实现了对矿产资源的“吃干榨净”。
由刘亚川和成都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丁其光共同完成的《西部重要共、伴生矿产综合利用调查评价研究》项目中的数据显示:近年来,西部重要共、伴生矿山综合利用水平在普遍提高,比较典型的例子当数攀枝花钒钛磁铁矿中的钛资源利用率由长期低于8%到现在已超过14%;金川铜镍矿铂族的回收率达到44.2%;华锡集团铟冶炼回收率达到71%;云南会泽铅锌矿的锗资源利用率达到84.24%,高纯锗的产量由过去5吨多增加到20吨。
特别是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专项的实施,使原本升温的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迅即火热起来。据了解,2010年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利用中央财政设立的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专项,采取“以奖代补”和“示范工程”两种形式,建立健全矿产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激励引导机制以来,矿山企业矿产资源“三率”指标大幅度提高。
国土资源部储量司副司长许大纯介绍,两年来,专项共安排资金80亿元,其中“以奖代补”42.98亿元,带动企业自筹资金超过300亿元,盘活了一批铁矿、锰矿、铝土矿等重要矿产资源,有力促进了 “三率”指标的提升,如煤炭开采回采率提高2个~11个百分点,增加储量3.5亿吨,产值增加1300余亿元;铁矿开采回采率提高3个~13个百分点,选矿回收率提高0.4个~12个百分点,产值增加20.4亿元。
更重要的是,通过专项的实施,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已开始由点到面铺开,呈现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同时,还获得了一大批具有一定推广价值的先进技术成果。今年4月8日,国土资源部储量司举行了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优秀矿山企业和先进技术评选会,对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先进企业以及先进技术成果进行了评选。
“矿山企业是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主力军和第一责任人,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是提高‘三率’水平的必然选择。为树立典型,推广先进适用技术,促进矿业发展方式转变,国土资源部决定利用‘第43个地球日’的机会,举办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先进技术论坛,总结和推广一批先进适用技术,并对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专项实施优先矿山企业进行通报表扬。”许大纯表示,“通过评选活动的开展,必然进一步推动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提高‘三率’指标。”
大力推进正当时
但是,要进一步加强和推动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工作并非易事,也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而是需要一个持续创新、持续推进的漫长过程。特别是我国大矿少小矿多、富矿少贫矿多、单一矿少共伴生矿多、易选冶矿少难选冶矿多的矿情,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工作。
“我国80%的矿产都是以共生和伴生的方式产出的,加强综合研究,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愈益重要和紧迫。”刘亚川说,“从总体来看,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距世界先进水平还有一定差距,一些低品位、难选冶矿石的综合利用技术还有待进一步攻关。更重要的是,由于资金、政策等方面的制约,一些已经成熟的科研成果还‘待字闺中’,没有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还有一个关键问题不容忽视,那就是我国因对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的基础性工作不够重视,目前对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的现状还不太清楚。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院长姚华军认为,当前必须要加强基础性调查工作,对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现状和潜力进行一次大摸底、大排查,只有做到心中有数,底子清楚,方能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在充分掌握现状的基础上,尽快制定完善的标准体系,构建长效机制,彻底抛弃“重开发轻保护”、“重找矿轻用矿”、“重主要矿种轻伴生矿种”的传统观念,通过示范基地建设、“以奖代补”政策来鼓励和引导矿山企业、科研院所积极投身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主战场。
推进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科研单位是支撑,矿山企业是主体,可以说,此项工作的成败关键取决于矿山企业。所以,必须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政府搭台,矿山企业和科研院所唱戏。政府相关部门要以示范基地建设为抓手,强化监管服务,促进成果转化。作为为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提供科技支撑的科研院所,要紧紧围绕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发挥自身的科研优势,针对紧缺和难选冶的矿种,急企业之所急,帮企业之所需,大力进行科技攻关,力争多研发出一些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深受矿山企业欢迎的先进技术和工艺。而矿山企业作为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的主体,必须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强化科研工作,着力推进成果转化,力争做到矿产资源“颗粒归仓”、“吃干榨净”。
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专项已“生根结果”,涌现出的先进企业和先进技术成果的示范引领作用开始发挥;40家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正按照总体规划要求如火如荼地建设;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已全面展开,并把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确定为三大任务之一,这些都为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强大的动力。
在“第43个地球日”的当天,国土资源部所举办的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先进技术论坛,以及对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专项实施优先矿山企业的表彰和先进技术的推广,无疑为地球母亲献上了一份特殊的“礼物”。
东风劲吹满园春。在多方给力、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情形下,我国的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肯定越来越美好,地球母亲也肯定会露出欣慰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