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祁梦竹 通讯员 徐光晔)曾经的“龙须沟”,早就成了百姓安居的现代化社区,昨天,东城区金鱼池举办了社区节,庆祝居民回迁十周年。同时,今年也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建院六十周年,话剧《龙须沟》恰是人艺建院的开山之作。因此,对金鱼池的居民们来说,今年可是个值得纪念的“大年份”。
一大早,金鱼池社区里就张灯结彩,“年年办社区节,年年都不一样,年年都高兴!”居民张金霞大妈对记者说,社区节今年是第九届,2004年开始举办,“今年不一样,是我们回迁十周年。”
2002年,曾经居住在拥挤不堪的简易楼里的居民们,回迁到了新建的金鱼池小区。曾经污水四溢的“龙须沟”,变成了现代、舒适的居民社区,“文化广场、体育健身乐园、社区活动中心,什么都有。”张金霞说,如今在社区里,居民们的生活极其便利,老年人还能在社区学电脑、学上网,“我也现代化了。”
今年,天坛街道与老舍纪念馆合作,在金鱼池社区里成立了老舍纪念馆的分馆。纪念馆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老舍先生”,回顾了人民艺术家老舍的一生;第二部分“昔日龙须沟”和第三部分“和谐金鱼池”再现了龙须沟的前世今生;第四部分“戏说龙须沟”主要介绍《龙须沟》、《金鱼池》、《万家灯火》三部关于龙须沟的人艺话剧。每个部分都有丰富的老照片、老物件,老舍先生创作的《龙须沟》手稿高仿真影印件也在这里展出。
此外,天坛街道和北京日报报业集团联合举办了“和老舍先生说说心里话”作品征集活动,共收到热心读者文章198篇、书画作品22幅、摄影作品61张。
社区节前夕,天坛街道选出部分经典作品结集成书,取名《和老舍先生说句心里话》,收录了包括舒乙先生、人艺演员、京味作家、社区居民以及金台小学学生在内的社会各界人士的文字书画作品百余件,其中金鱼池居民自己创作的作品便占到了50%以上。社区节后,居民们就可在社区免费借阅到这本书。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