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咨询留言|东泽律师|法律法规|人大环境资源研究| 设为首页 收藏
搜索:
标题 内容 作者
我要投稿
水质评价模式期待新突破(二)
2011-10-27 09:39:32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刘晓星 【 】 浏览:2312次 评论:0
撑。


  肖伟华介绍说,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的科学基础应是流域二元水循环及其伴生的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治理的途径是综合集成工程措施、非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等,实现流域水质水量过程与治理的系统性、关联性与完整性。


  传统上,流域的水资源与水环境管理主要针对目标水体本身,没有上升到全流域治理的高度。此外,流域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城市规划、产业发展与调整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水资源规划和水环境规划之间存在高度的不协调性,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流域内建设项目的密度较大,空间布局不合理。


  应当将流域作为完整的管理单元,坚持“陆地——水面”统一管理,以陆地为重点,以水体为目标。在各项规划的编制与实施过程中,环保部门、水利部门、规划部门等密切合作,科学、统一地制定和实施有关流域水污染防治与水环境保护的规划。


  长期以来,我国在水环境管理与调控方面,还是侧重末端的污染治理,忽视了源头的减排。要从根本上减少或杜绝污染的产生,尤其要注重来自点、面的污染源减排和产业结构调整。在全过程控制上,流域水环境治理以二元水循环的水质水量全要素、全过程为主线,采取综合的措施进行控制,从根本上扭转流域水环境恶化的趋势。综合全要素与全过程来看,源头减排、科学发展是根本,末端治理、统筹兼顾是基础,水生态修复、生态良好是保障,饮用水安全、以人为本是重点。

责任编辑:dongzelaw
】 【打印繁体】 【投稿】 【收藏】 【推荐】 【举报】 【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我来说两句
已有0评论 点击全部查看
帐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证码:
表情:
内容:
网友关注排行
科技
数码
科普
财经
新闻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