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宝鸡市2018年环境质量公报
宝鸡市2018年环境质量公报 按照国家《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等相关规定,我们对宝鸡市区环境空气质量要素、各类声环境指标及辖区内地表水、饮用水源地水质等进行了监测。现将宝鸡市2018年环境质量公告如下: 一、环境空气质量 2018年宝鸡市设有7个国控评价站点、9个省控评价站点和庙沟村1个清洁对照站点,24小时连续自动监测SO2、NO2、PM10、PM2.5、O3和CO;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进行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与评价。 1. 2018年市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365天,优良天数253天,优良达标率69.3%,较2017年增加3天;其中一级(优)34天、二级(良)219天,三级(轻度污染)76天、四级(中度污染)22天、五级(重度污染)11天、六级(严重污染)3天。 全市九县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52天,优良达标率69.0%。 2. 2018年市区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浓度年均值10µg/m3,一氧化碳第95百分位浓度为1.5 mg/m3,臭氧滑动8小时第90百分位浓度150µg/m3,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年均值105µg/m3,细颗粒物(PM2.5)浓度年均值54µg/m3,二氧化氮浓度年均值41µg/m3,均超过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3. 2018年市区设置降尘监测点6个,开展逐月监测,城区平均降尘量7.42吨/km2·月,较上年有所上升。 4. 2018年市区设置酸雨监测点3个,共采样分析48次降水样品,年采集降水量约940.9mm(站点采集均值),降水pH值测定范围为6.85—7.70,全年市区未出现酸雨。 5. 依据各县2018年数据,各县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及优良天数排名见下表、图。 2018年各县空气质量情况统计表
![]() 2018年各县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排名 单位:天 2018年宝鸡市从空气质量变化看,市区整体趋于好转,综合指数下降,优良天数增加。从区域分布看,东部平原县区污染较重,北部山区县次之,南部山区县最好;但从空气质量同期对比看,平原县区整体呈现好转趋势,北部山区县、南部山区县部分指标反弹上升; 从宝鸡市整体工业布局及污染排放总量看,平原地区污染防控措施有力,北部山区县、南部山区县受自然气象条件及周边区域小环境影响较大,特别是2018年11月底至12月初的沙尘输入对北部山区县及南部山区县影响较往年加重。 二、水环境质量 1. 2018年对渭河、嘉陵江、金陵河、清姜河、千河、石头河、宝鸡峡干渠等12个河流(干渠)上的9个国控、8个省控、6个市控地表水断面按月开展24项指标的例行监测,其中个别断面的总磷指标年均值超过相应水质标准,其他指标年均值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相应功能区标准。 2018年河流断面主要污染物年均值统计汇总表 单位:mg/L(pH除外)
2. 2018年,对两个市级饮用水源地按月进行64项指标、全年进行1次109项指标全分析监测,嘉-清饮用水源地和冯家山饮用水源地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Ⅱ类功能区标准。 3.与2017年相比,宝鸡市整体水质有所好转,水质状况由良好上升为优;渭河干、支流水质好转,水质状况由良好上升为优;长江水系宝鸡段水质继续保持优。23个监测断面中,水质保持稳定断面18个,水质明显好转断面4个(虢镇桥、魏家堡、金陵桥、千河入渭口),水质下降断面1个(磻溪河入渭口)。 三、声环境质量 1. 2018年我市各类功能区噪声按季度进行昼夜24小时等效声级监测,共布设四个类别(居民文教区、工商混合区、工业集中区、交通干线两侧)的10个噪声功能区点位,全年监测4次,各类功能区的昼、夜等效声级值昼夜点位达标率100%,与2017年保持稳定。 2. 2018年4月,对市区28条主要路段进行了交通噪声监测,监测道路总长88926米,监测点位53个,道路昼间平均等效声级为68.7分贝,夜间平均等效声级为54.9分贝,低于《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相关标准。 3. 2018年9-10月,对市区111个网格点位城市区域环境噪声进行监测,昼间平均等效声级值57.2分贝,夜间等效声级值48.6分贝,低于国家标准;区域声环境等级评价为三级,较2017年持平。生活噪声主要为环境噪声源,其次为工业噪声、交通噪声。 ![]() 2018年区域环境噪声源构成图 2018年,我市持续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连续组织实施了“治污降霾保卫蓝天”、“水污染防治”、“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系列环保行动,实现环保工作整体、持续推进,大气环境质量主要指标得到有效控制和治理,水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功能区声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区域声环境质量稳定达标。 |
Tags:
责任编辑:dongzelaw
我来说两句
已有0评论 点击全部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