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国的城市化率首次超过了50%,城市人口首次超过了农村人口。城市作为人们的家,城市的病痛、城市的改造、城市的新生等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
2011年对于城市来说,注定有其特殊的意义。多年快速城市化发展,城市的隐疾日益凸显:今年6月,暴雨侵袭多个城市,短短数小时“道路成河车成舟”;入冬以来,多个城市被大雾笼罩,一时间,整个城市陷入在一片朦胧之中。
城市病症的显现,也加快了城市改造的步伐。在今年颁布的《“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中,确定将氮氧化物纳入减排指标,机动车成为氮氧化物减排的主战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第二次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它最大的亮点是以保护公众健康为最主要目标,将PM2.5纳入空气质量标准。这些可喜的变化,也让我们看到了城市可以变得更美好的迹象。
余秋雨曾经在谈及城市文化与城市发展时说过:“(城市)发达不发达不是上天所赐,也不由自然条件所左右,而是完全取决于文化心态。”认真看看这一年里我们与城市问题展开的较量,我们会有这样的体会:我们的城市之所以还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很多不都是由于长期以来我们偏颇的发展理念埋下的种子?
城市是一个生命体,人类怎么对它,它也将以同样的方式对待人类,城市病的病灶就是我们自己。城市与我们不是你战胜我、我战胜你,而是相互交融、相互依存。
庆幸的是,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只有树立人与城市相互和谐的理念,才能使“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未来几年城市问题依然会集中显现,但是,只要心中存有彼岸,路就不再遥远。
驱散灰霾谁能作壁上观?
今年冬天,很多生活在城市里的人,无法绕开的一个词就是灰霾。
北京、南京、济南、上海……今年冬天,灰霾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多个城市撒下了天罗地网,让人们深陷于一片灰暗中。
而灰霾天气带来的恶果,远不止遮天蔽日那么简单。人们的健康在灰霾的笼罩下变得日益脆弱,憋气、咳嗽等症状或多或少存在着。灰霾将取代吸烟,成为肺癌的头号杀手。
让人欣慰的是,《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在向全社会第二次公开征求意见后,即将与公众见面。二次征求意见稿的最大调整是将可吸入颗粒物(PM2.5)、臭氧(8小时浓度)纳入常规空气质量评价,这将对改善环境空气质量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点评:灰霾,对于一些城市来说,是今冬一场难忘的遭遇。专家介绍,灰霾天气的始作俑者可吸入颗粒物,来自机动车尾气、建筑水泥尘等。
近几年来,很多城市在花大力气解决空气污染问题,但是机动车快速增长,人口不断膨胀,资源和能源消耗量迅速增多,都一定程度上抵消了环境治理的效果。
美国学者威利斯·哈曼博士曾发出这样的警示:“我们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但我们却迷失了方向。”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灰霾的受害者,同时也可能是灰霾的制造者。我们在享受城市现代化带来生活便利的同时,也种下了空气质量恶化的苦果。
治理大气污染不是一个人、一个部门的事情,也不是环保局自己的事情,是所有的人汇集在一起,每一个人都去努力才能够解决。因为,在这场与空气污染的较量中,每个人都不是旁观者。
我们做不到暴雨不湿鞋?
今年入夏以来,很多城市发生多年不遇的罕见暴雨,出现了严重的城市内涝,成为名副其实的水城。
在北京,突如其来的倾盆大雨使得城区积水严重,部分道路中断,多条地铁线路运营受阻,大批航班被取消或延误。积水最深处,一度达到两米,多辆车深陷水中。暴雨中,有两人掉进排水井被冲走。
在成都,市区部分道路和低洼易淹区出现积水,6个下穿隧道交通一度受阻。内涝成灾,大量车辆被堵于路途中。
点评:城市内涝早已不是新鲜话题,近些年来,政府、媒体、公众年年关注,但问题却有越发严重的趋势。为什么我国很多城市一遇暴雨就积水,而国外城市则暴雨不湿鞋?不可否认,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的城市排水管网系统的设计标准、设计方法、基础数据都还存在差距,但从根本上说,我们欠缺的是一种人与城市相依相存的发展理念。
城市内涝是城市片面发展隐疾的一次集中暴发。“重地表、轻地下”,城市管理者们热衷于高楼大厦、广场马路的建设,对于城市地下工程却不闻不问。“重眼前,轻长远”,在每一次内涝发作时,城市决策者往往以应急代替了长期的工程建设。“重局部,轻整体”,城市问题总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却未从整体上建立蓄水排涝一体的城市排涝体系。
城市下水道,如同一张试纸,试出了城市建设的顽疾,更折射出某些城市决策者急功近利的发展观与政绩观。
希望今夏酣畅淋漓的暴雨能够使人清醒过来,城市建设不能只有一日千里的热情,更应具备“一管百年”的思维。
赛会展会带来哪些变化?
继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成功举办后,今年,深圳大运会、西安世园会纷纷举办。为了迎接来自各地的游人,各城市进行集中环境整治,环境质量大幅提高。
西安采取增加空气质量流动监测车、严格控制世园周边施工等措施,提高城市空气质量。
为改善大运环境,深圳投入了4.4亿元作为大运会环境保障资金。深圳市民这样说道:“赛会期间像欧洲,天天可以见到蓝天白云”。
点评:赛会展会已成为城市环境综合治理的有力助推。整治之后的城市环境明显改善,但它们对于城市环境改善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大型的国际活动如同一颗绿色的种子,将人们对于蓝天碧水的向往留在了心底。
赛会展会让人们对环境问题有了全新的认识,它如同一缕阳光,给人们信心和力量。人们发现,只要认真对待城市环境问题,采取合适的方法,我们的天可以更蓝,水可以更清。而改善环境需要每个人的努力,要从自身做起。
大型国际活动虽然结束,但它们宣扬的绿色理念深入人心,将以另一种方式生根发芽,为城市环境的改善加速助力。
城市何必行色匆匆?
今年以来,我国很多城市将城市慢行系统建设纳入城市交通建设当中。
在《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