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任敏)10月的最后两天,受雾霾天气影响,本市空气轻微污染,上月本市“蓝天”数只有19个,比去年同期减少6天。市环保局副局长杜少中昨天做客“微访谈”时提到,雾只有在积累污染物后才会影响空气质量,希望大家共同采取污染减排措施。
10月份,全市一级8天,二级11天,三级12天,“蓝天”数仅占全月天数的61.3%。对于这份不太理想的“成绩单”,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解释,10月份属秋冬转换季节,本市受冷暖空气交汇影响,发生大雾天气,静风、静稳等不利条件使得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空气质量转差。其中8日至10日、20日至23日、30日至31日都是如此,2008年至2010年同期均出现过类似污染过程,这是华北地区多年来的特征。此外,10月本市受到6次冷空气活动影响,但强度大多比较弱,有利于扩散的高气压天气对本市影响时间较短,全月总体扩散条件一般,空气质量共12天超标。 最近几天,浓雾笼罩京城,不仅能见度差,空气质量也打了折扣。以昨天为例,大雾之中空气轻微污染仍然持续,全市平均污染指数为132。对此,不少市民习惯将雾天与污染天等同,甚至担心持续的大雾天会影响全年空气质量的达标任务。 昨天,“微博控”局长杜少中做客新浪“微访谈”时澄清,雾本来不是污染,雾只有在积累污染物后才会影响空气质量。他解释,由于城市的总体排放水平较高,环境容量有限,每遇季节交替,静风、逆温、低气压等不利气象条件出现时,污染物易积累不易扩散,雾天和污染天同时出现完全可能,希望大家身体力行参与减排,本市环保部门也会为市民加强提示信息。 对于网友提出的PM2.5(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可吸入颗粒物)何时纳入本市空气质量监测的问题,杜少中回答,前些年我们监测并公布的是直径100微米以下的总悬浮颗粒物,后来改为10微米以下的可吸入颗粒物,即PM10,肯定还会监测并公布PM2.5甚至是PM1。但这些改变唯一的根据是北京大气污染防治深入发展的需要。 据环保部公告,从今天起,原先的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大气飘尘浓度测定方法》废除,《环境空气PM10和PM2.5的测定重量法》取而代之,新发布的规定用以规范环境空气中PM10和PM2.5的测定方法。我国在1996年版的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将PM10列入了控制标准,其中包含PM2.5,但目前我国尚未将PM2.5单列为空气质量指标。 相关新闻 雾霾天频繁 脑血管病增多 本报讯(记者 方芳)根据气象部门预报,本周内,北京雾霾天气将频繁出现。近几天脑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发病增多。专家建议,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病患者不宜做户外锻炼等剧烈运动。 雾霾天气不仅影响交通,也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制造了不小的麻烦。北京120急救中心自10月29日早8时至31日,救治脑血管疾病181例,较上周增加14%;呼吸系统疾病94例,较上周增加13%;心血管病198例,与上周持平;车祸127例,较上周减少13%,应该与这两天天气情况较差,人们主动减少外出有关。 专家建议,大雾天气压较低,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病患者不宜做户外锻炼等剧烈运动,避免诱发心绞痛、心衰。一些患有对环境敏感的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也应避免户外活动,起雾时气压低,污染物难以消散,刺激人体的某些敏感部位,引起喉炎、气管炎、结膜炎和一些过敏性疾病。大雾的天气应紧闭门窗,避免室外雾气进入室内,即使出门也应尽量戴口罩,防止污染物由鼻、口侵入肺部。饮食方面要注意清淡,少食刺激性食物。适当多吃些滋阴润肺的食物,如梨、百合、枇杷、莲子、萝卜等,能健脾化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