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咨询留言|东泽律师|法律法规|人大环境资源研究| 设为首页 收藏
搜索:
标题 内容 作者
我要投稿
如何防范核辐射?
2011-03-31 21:56:59 来源: 作者: 【 】 浏览:1542次 评论:0
刘晓星

  如何防护α射线?

  由于α粒子穿透能力最弱,一张白纸就能把它挡住,因此,对于α射线应注意内照射,其进入体内的主要途径是呼吸和进食时,其防护方法主要是:(1)防止吸入被污染的空气和食入被污染的食物;(2)防止伤口被污染。

  如何防护β射线?

  β粒子其穿透能力比α射线强,比γ射线弱。因此,β射线是比较容易阻挡的,用一般的金属就可以阻挡。但是,β射线容易被表层组织吸收,引起组织表层的辐射损伤。它的防护要点是:(1)避免直接接触被污染的物品,以防皮肤表面的污染和辐射危害;(2)防止吸入被污染的空气和食入被污染的食物;(3)防止伤口被污染;(4)必要时应采用屏蔽措施。

  如何防护γ射线?

  γ射线穿透力强,可以造成外照射,其防护的方法主要有以下3种:(1)尽可能减少受照射的时间;(2)增大与辐射源间的距离,因为受照剂量与离开源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3)采取屏蔽措施。在人与辐射源之间加一层足够厚的屏蔽物,可以降低外照射剂量。屏蔽的主要材料有铅、钢筋混凝土、水等,我们住的楼房对外部照射来说是很好的屏蔽体。老百姓能做的自身防护措施:采取屏蔽措施;自身多添加长袖衣物,尤其防雨绸质地的衣物;多使用含碘食物。

  气象因素

  核电站发生核事故后,其外泄放射性物质的“破坏力”还要综合考虑风力强度和方向等多种因素。

  风能影响放射性烟云的飘移和沉降。放射性物质基本上在大气中飘移、扩散直至失去伤害作用,尽管有一定数量或相当数量的放射性尘粒沉降到地面,形成地面沾染,但还有一部分仍然在空中飘移、扩散,即使能沉降的那部分放射性尘粒,它们也必须在空中飘移一段时间。

  放射性烟云(尘柱)在空中的飘移,是随各高度上的风运动。当风随高度变化较小时,烟云(尘柱)在空中运动路径比较简单,而当风随高度变化大时,特别当风随高度增加有大的切变时,放射性烟云(尘柱)将被撕裂,向多个方向运动。高空风将影响放射性尘粒的水平飘移方向和速度,从而影响地面沾染区的方向,沾染范围和沾染程度。

    名词解释

    辐射单位——西弗
 
 在放射医学和人体辐射防护中,人们用“西弗”作为国际单位来衡量辐射对生物组织的伤害。西弗是一个非常大的单位,因此人们通常使用毫西弗、微西弗。(1毫西弗=1000微西弗,1西弗=1000毫西弗)当短时辐射物质摄取量低于100毫西弗时,对人体没有危害,如果这个数字超过100就会对人体造成危害。100~500毫西弗时,没有疾病感觉,但血样中白细胞数在减少;1000~2000毫西弗时,辐射会导致轻微的射线疾病,如疲劳、呕吐、食欲减退,暂时性脱发、红细胞减少等;2000~4000毫西弗时,人的骨髓和骨密度遭到破坏,红细胞和白细胞数量极度减少,有内出血、呕吐等症状,大于4000毫西弗时将直接导致人死亡。

  乏燃料

  经过辐照后从核反应堆内卸出燃耗达到预期值(尚未达到限值)不再在该堆内使用的核燃料。由于它的裂变物质已经部分消耗,裂变产物毒性物在材料中积累,这时的燃料不能继续有效地维持链式反应。自反应堆内替换下来的乏燃料,其特性是具有很高的热量并含有一定量的裂变燃料,包括未分裂的和新产生的核素,还有许多放射性活度极高的衰变产物。一般是将其贮存在与反应堆压力壳毗邻的乏燃料贮存水池中,等到冷却到一定程度后,可以运往专门的工厂回收其中宝贵的裂变燃料,以制成新的燃料元件或用做核武器填料,对具有毒性的分离物则进行妥当的处理,避免危害环境。

  核废料

  核废料泛指在核燃料生产、加工和核反应堆用过的不再需要的并具有放射性的废料。核废料的特征是:1.放射性。核废料的放射性不能用一般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消除,只能靠放射性核素自身的衰变而减少。2.射线危害。核废料放出的射线通过物质时,发生电离和激发作用,对生物体会引起辐射损伤。3.热能释放。核废料中放射性核素通过衰变放出能量,当放射性核素含量较高时,释放的热能会导致核废料的温度不断上升,甚至使溶液自行沸腾,固体自行熔融。

  核燃料后处理

  在核反应堆内,将乏燃料元件(废燃料棒)取出经过一段时间冷却后,进行化学、物理和冶金处理,以回收和纯化剩余的可裂变和可转换物质。对辐照过的铀棒的这种处理,相对于从铀矿中提取铀的前处理来说,通常称作后处理。由于乏燃料铀棒的放射性很强,裂变产物不断衰变,放出的能量转变为大量的热,因而称之为热铀,对其处理也叫热铀处理。后处理的特点是必须进行远距离控制的间接强放射性操作,在工作间(热室)的周围上下必须用厚的重混凝土墙防护。此外,由于处理的对象钚和浓缩铀均属可裂变物质,若达到临界条件,可能引起爆炸,应考虑处理过程中的临界安全问题。
  国际核安全和辐射事件等级
 
 

  在全世界60多个国家,国际核安全和辐射事件等级(INES)按照核泄漏事件的严重性逐级分为7个等级:1.这一级别对外部没有任何影响,仅为内部操作违反安全准则。2.这一级别对外部没有影响,但是内部可能有核物质污染扩散,或者直接过量辐射了员工,或者操作严重违反安全规则。3.很小的内部事件,外部放射剂量在允许的范围之内,或者严重的内部核污染影响至少1个工作人员。4.反应堆严重受损或者工厂内部人员遭受严重辐射。最近的一次第四级核事故为1999年日本东海村核事故,当时反应堆达到临界状态,并导致3名工作人员遭受严重辐射,其中两人随即死亡。5.有限的核污染  泄漏到工厂外,需要采取一定措施来挽救损失。目前共计有4起核事故被评为此级别,其中包括1979年美国三里岛核事故。其余3起分别发生在加拿大、英国和巴西。6.一部分核污染泄漏到工厂外,需要立即采取措施来挽救各种损失。这一级别历史上仅有一例,为1957年前苏联Kyshtym核事故。7.大量核污染泄漏到工厂以外,造成巨大健康和环境影响。这一级别历史上仅有一例,为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事故。

                                            由李维整理撰写
责任编辑:admin
】 【打印繁体】 【投稿】 【收藏】 【推荐】 【举报】 【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我来说两句
已有0评论 点击全部查看
帐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证码:
表情:
内容:
网友关注排行
科技
数码
科普
财经
新闻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