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咨询留言|东泽律师|法律法规|人大环境资源研究| 设为首页 收藏
搜索:
标题 内容 作者
我要投稿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出炉 香港台北北京居前三甲(一)
2012-05-21 16:23:02 来源:中国网   作者: 【 】 浏览:885次 评论:0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中国城市竞争力课题组发布:“中国城市竞争力第10次报告”:走新型城市化道路,建设具有可持续竞争力的理想城市。

    中国网5月21日讯 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是中国城市崛起的标志性十年,也是《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从开启到发展的十年。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以中国城市为对象,持之以恒,艰苦开拓,伴随中国城市的迅速崛起而不断成长。值此《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连续发表10周年之际,2012年5月21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北京共同举办“2012年城市竞争力蓝皮书发布会。共同发布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院研究员、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博士牵头,两岸四地城市竞争力专家共同携手,国内著名高校、国家权威统计部门和地方科研院所近百名专家历时大半年时间联合完成,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的《2012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院院长学部委员高培勇,中国市长协会常务副会长陶斯亮,国务院参事、中国科学院首席科学家牛文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区域发展部部长侯永志,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郝寿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谢曙光,CJ集团中国本社总裁朴根太,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党委书记揣振宇,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副总编辑王利民,CJ集团中国本社副总裁金樟勋等出席会议。

    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凤凰卫视、香港商报、二十一世纪报道、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社会科学报、经济研究、财贸经济等众多媒体参加了发布会,中国网进行现场直播。

    与会领导、专家共同回顾了《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发表以来中国城市的发展与变化,回顾了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艰辛的过程,充分肯定了《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对中国城市发展所起的引导、激励和决策参考作用,对报告未来改进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围绕第十次报告所提出的重要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

    报告根据较为完善的指标体系和成熟的计量方法得出的研究结果,对2011年中国两岸四地294个城市竞争力指数进行具体比较和格局分析发现:  2011年前10名的城市依次是:香港、台北、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天津、杭州、青岛、长沙。分别被珠三角、环渤海、长三角、中部和台湾等5大区域分享,总体行政级别较高。2011年相比2010年前十名城市:总体差距有所缩小,位序变化剧烈。

    2011年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前50名格局是:东部沿海占据7成,3成多为地级城市。佛山、苏州和无锡居地级市前3名。2011年相比2010年前50名变化情况:中部城市数量增加,地级城市提升较快。副省级城市中2011年相比2010年提升位次最多是成都,上升了8位。省会城市中,南昌提升位次最多,为10位;地级市中,南通提升位次最多,为7位。

    2011年城市竞争力的总体格局:东部城市整体强,西部城市个别强。东南地区城市整体竞争力排名较高,多集中在前100强。2011年相比2010年总体格局变化情况:城市间差距进一步缩小。

    本次报告是《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的第10次,报告将“竞争力:筚路十年铸一剑”作为年度主题,对中国城市竞争力的研究和实践进行了回顾。

    报告分析294个城市10年综合竞争力指数发现:过去十年城市竞争力的格局:总体间差距缩小,局部内差距扩大。东南沿海在保持领先的同时内部差距缩小,内地城市竞争力提升明显,东北地区成绩斐然,中部地区城市分化严重,中心城市快速崛起。大型城市仍占主导,中小城市竞争激烈;地级市提升领先于全国更高行政级别的城市。

    报告比较294个城市10年综合竞争力指数变化发现:竞争力提升最快的前50个城市依次是:鄂尔多斯(1)、包头(2)、三亚(3)营口(4)、榆林(5)、东莞(6)、铜川(7)、天津(8)、重庆(9)、沧州(10)、松原(11)、钦州(12)、呼和浩特(13)、清远(14)、乌海(15)、合肥(16)、长沙(17)、北京(18)、大连(19)、东营(20)、烟台(21)、沈阳(22)、防城港(23)、庆阳(24)、新余(25)、唐山(26)、苏州(27)、芜湖(28)、铜陵(29)、舟山(30)、青岛(31)、四平(32)、佛山(33)、辽源(34)、日照(35)、南通(36)、扬州(37)、淮安(38)、武汉(39)、常州(40)、延安(41)、成都(42)、无锡(43)、马鞍山(44)、杭州(45)、广州(46)、玉林(47)、泰州(48)、长春(49)、岳阳(50)。

    报告利用过去十年积累的丰富的城市竞争力数据,采用多种计量分析方法,对涉及城市竞争力若干重要关系进行分析,发现:

    过去十年影响城市竞争力的因素正在发生变化:从一般要素区位转向人才核心要素;从基础设施硬件要素转向政府管理等软件要素;人才竞争力变化率则是城市竞争力综合水平变化率提升最大的积极因素。但具体经济制度、企业管理和生态环境对城市综合竞争力贡献度仍然较低。

    金融集聚对本地和周边地区经济影响效应较为复杂。相对而言,各地区中地区性金融中心的发展比全国性金融中心更能促进地区经济增长。相对于科技投入和科技成果产出,城市科技转换能力对城市效率影响更大。
 在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上,产业结构提升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对产业结构提升没有明显的影响。在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关系上,城市层面存在明显的环境与收入之间倒U型曲线关系。

    商业文化与科技创新存在复杂的关系:从54个城市总体来看,创新氛围与科技创新的正相关最多,交往操守与科技创新的负向关最多。体制创新与经济增长存在着互为因果关系。对外开放度、城乡要素自由流动、金融制度市场化改革、非国有化与经济增长率正相关。而经济管制、税收负担与地方政府干预等与市场经济相悖的体制因素与经济增长负相关,实证结果符合预期。

    报告对中国城市发展和城市化进行了十年回顾,报告指出:过去十年是中国城市崛起的十年。城市作为国家创富中心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和显著,2010年,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市辖区)的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GDP的比重为65.81%,比2001年提高了15.6个百分点。社会事业取得显著进步。但是转变城市经济发展方
】 【打印繁体】 【投稿】 【收藏】 【推荐】 【举报】 【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我来说两句
已有0评论 点击全部查看
帐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证码:
表情:
内容:
网友关注排行
科技
数码
科普
财经
新闻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