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重庆市将环保与公安消防部门联合建队,通过几个部门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提升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的科学性与针对性。同时,利用网络技术提高救援队伍科技水平,并引入市场化救援队伍,提升救援效能。
这种探索创新打破了原有的行业界限,既发挥了公安消防部门人力物力和应急能力的优势,也发挥了环保部门专业技术的优势。
中国环境报记者 聂廷勇
2011年4月,重庆内环石马河出口货车侧翻,导致部分化学品泄漏,环保部门和公安消防紧密配合,科学制定方案,注重消防稀释、吸附回收,特别是引入市场化专业救援队伍进行后期处置,有效避免了灾害事故及后期工作对环境的破坏。
重庆市能有效杜绝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主要得益于有一支强大的环境应急救援队伍和完善的环境应急处理体系。
联动模式创新在哪?
政府主导,军地联合
记者了解到,重庆市通过探索,已建成一支政府主导、军民融合、整合社会资源、快速响应、防战皆备的环境应急救援队伍。
据重庆市环境监察总队应急处处长龚宇介绍,2010年来,重庆市着力探索新形势下环境管理队伍、专家队伍和政府指导下的市场化专业环保救援队伍的有机结合,先后成立了由30余名各领域教授、高工组成的环境应急专家队,由监测、辐射、危废监测力量组成的市环境综合应急服务队,由天志环保等专业处置公司和四川维尼纶厂、长寿化工厂等大型企业组成的环保专业救援队。通过这3支应急队伍建设,整合了应急救援的物资储备和设施设备。
为提高应急处理效能,2011年,重庆市政府统一主导,又将环境应急队伍纳入了全市综合应急救援总队。
总队实行统一建设,以公安消防部队为依托,整合由环保局等部门组建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成立了市综合应急救援总队;实行统一管理,下设8支市级专业应急救援队和环保等12支市级保障服务队。
此外,总队还实行统一保障,将应急救援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应急救援物资统一调配。重庆去年向市级环境应急服务队划拨保障经费达到1920万元。
重庆环境应急救援采取军地联合。一旦发生突发事件,随即根据综合救援总队调度指令,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协调公安消防部队,承担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和次生环境事件的现场监测,提供环境质量和污染变化的预测预警等技术保障,并采取污染治理和防范措施。
联动网络效果怎样?
拓展平台,利用科技
重庆市环保局依托市公安消防总队调度指挥中心,搭建起环境综合应急救援调度指挥平台,建立了重点行业企业环境风险、化学品档案及数据库,形成了一体化的应急救援通讯指挥网络。网络可实时交互共享,实现应急救援指挥查询、动态监控、快速响应一体化。
重庆“12369”中心有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这个热线已升级成为集受理维权、监控预警、应急处置三大平台与执法监督有机结合的“四位一体”的综合指挥系统,并与综合应急救援系统联网。通过建立环境GIS的风险源管理平台,实现环境风险源的可视化、应急预案的图解化、污染监控数据与特征物质的关联化、报警定位和应急方案生成的自动化、监测数据传送分析的智能化。
在大型灾害事故发生后,重庆市环境应急服务队通过信息共享,可实时获取第一手灾情信息,及时调整监测方案,通过现场应急指挥车与指挥中心远程互动,高效应对环境应急救援工作。
联动救援效能怎么提升?
防战结合,快速响应
重庆精心编制环保综合保障预案,规定消防、治安、交通等专业救援队伍在实施应急救援的同时,要对周边环境实施安全防范,降低灾害事故处置的环境风险,变被动为主动,实现应急救援由滞后向实时、由粗放向精确、由静态向动态转变。同时要求重点企业按一厂一册编制环保应急预案。
重庆要求平战转换快速,对应急救援队伍实行常态管理。在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环保应急救援队应立即响应,救援关口前移、处置快捷高效。
重庆实行应急管理常态化,环保部门派驻工作联络员,参与日常工作,实行每周例会、每月小结、每季度调度分析、每半年总结推进、定期检查通报等。重庆市环保“12369”热线与“119”、“110”等热线也加强对接,形成联动合力。
同时,在市内,纵向与所有区、县政府建立了联动机制,建立了7个应急分中心;横向与安监、海事、交通等20个重点部门签订了协作机制。在区域流域管理上,签订了西部11省、市共同应对区域环境污染及突发事件框架协议。
联动救援本领如何强化?
高效融合,砺练精兵
“快,这里厂区氯槽发生泄漏。”安监局、环保局先后接到紧急报警,各级应急预案随即启动。随后,卫星定位事发现场,龙溪河上铺设围油栏。
这是2010年重庆市政府与环境保护部联合举办的次生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联合演练。
此次演练充分展示了重庆市政府统一领导、应急办综合协调、部门协作、上下联动、企业承担主体责任、市场化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为补充,高度一体化的环境应急管理体系。
演练中,市、区两级紧急启动次生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运用重庆环保GIS地理信息系统,采用异地交互的桌面推演与实战演练相结合,充分体现了重庆市“四位一体”的综合指挥平台的良好支撑作用。
据了解,重庆专门制定了《环境服务保障训练大纲》。2010年以来,各级环保部门已组织各类训练演练百余次。同时,先后组织交叉培训10次、观摩活动6次,有效提高了公安消防部队在应急救援中的环境意识。同时,在国家(重庆)陆地搜寻与救护基地专门设置了环境应急处置训练设施。
自综合应急救援队伍组建以来,重庆全市公安消防、环保等各部门联合成功处置了交通事故1500余起、危险化学品事故664起、建(构)筑物垮塌事故38起、自然灾害45起,有效杜绝了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