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多地均创设了环保法庭和环保审判庭,但部分法庭陷入无案可审、等米下锅的困境。而刚过“百天”的重庆市渝北区人民法院环境保护审判庭,却已审理了数十起案件,为当地环境司法出力,为环境执法护航。他们怎样开展工作?又有哪些创新举措?
◆沈远东
嘉陵江千里奔流,在重庆江北嘴汇入我们的母亲河——长江。为了两江碧水,地处江北嘴附近的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市公安局、市环保局进行了联合调研,决定试点成立专门的环境保护审判庭,专司一定区域的环境保护案件。2011年岁末,渝北区人民法院环境保护审判庭诞生。
根据重庆市法检公和环保局联合文件,渝北区人民法院环保庭管辖江北、沙坪坝、大足、璧山等10个区县的环境刑事、民事、行政案件,涵盖两江新区及周边部分地区。
■耐心
对每一起环境违法案件进行走访回访,查看排污状况
缙云山下,嘉陵江边,前不久,渝北区人民法院环保法官回访了一起环境非诉行政案件的执行情况。
“你们公司已经主动缴纳了环保罚款。今天我们来,就是看看你们还在违法排污没有?污水处理设施运转情况怎么样?有没有新的减排措施?”环保庭庭长叶胜利向重庆富建摩托车配件有限公司负责人肖总说明来意后,法官一行在环保部门执法人员的带领下对公司排污情况进行了回访。
肖总对公司排污设施运转情况、减排措施进行了一一介绍,环保法官和环境执法人员在车间、排污口进行了实地查看。心中有底了,环保法官和环境执法人员都表示比较满意。
富建摩配公司在摩托车配件生产过程中因违法排污受到处罚,也因此成为渝北区人民法院要回访的7件非诉行政案件的被申请人之一。
目前,通过环保法官的努力,8件非诉行政案件已有7件自动履行结案。但这些自动履行主要是针对环保罚款,案件是结了,排污情况怎么样呢?毕竟收缴罚款不是目的,规范排污行为、保护两江环境才是设立环保庭的初衷,所以环保法官坚持实施了环境案件走访回访谈话制度。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为了两江的持续净化,环保法官决定用自己的耐心,对每一起环境违法案件进行走访回访。
■诚心
修复水体做出环境司法尝试
“我愿意出钱购买鱼苗放养嘉陵江,弥补自己的罪过。”“我也愿意。”在易章会、杨付贵寻衅滋事罪、非法捕捞水产品罪一案的公开庭审中,两名被告人当庭真诚地表示。
易章会、杨付贵是重庆市合川区人。2011年在国家法定的禁渔期间,使用捕鱼船、电瓶、升压器等捕鱼工具,在北碚区澄江镇中积坝嘉陵江江段,多次采用电捕鱼的方式非法捕捞水产品。
2011年3月12日中午,受周光平、赖恒钢等人(均已判处)邀约,追打江边用鹅卵石驱赶、制止电捕鱼的钓鱼者王某等人,致一人轻伤、两人轻微伤。同年11月,两名被告人先后主动到公安机关投案自首。
审理中,法官对易章会、杨付贵进行了环境意识和环境法制教育,司法的诚心使罪犯觉醒。两名被告人认识到自己的犯罪行为,真诚悔罪,表示自愿共同购买价值1万元的鱼苗放养嘉陵江,修复生态环境。
3月14日下午,北碚区嘉陵江江段何家嘴,一片开阔的江边,在“重庆市渝北区人民法院环境保护巡回法庭”的横幅下,非法电鱼人员增殖放流正在进行。两名执行法警监督易章会、杨付贵向嘉陵江放养鱼苗,市、区渔政部门工作人员现场指导。
一条条小白鲢,一尾尾小鳊鱼,一袋袋清波鱼……小鱼成群,随着清风微澜渐渐散去,安居新家。春日余辉的嘉陵江上,碧波粼粼,浮光跃金。
“组织非法电鱼人员进行增殖放流,既切实保护了环境,又增强了群众环境意识。这是环保庭通过司法行为修复两江生态的创新和探索。”重庆市环保局政策法规处副处长刘洪平说。
■精心
抓审判、保环境、促发展
无论是刑事案件,还是民事案件,无论是行政诉讼,还是非诉审查,渝北区人民法院环保法官都要认真阅读卷宗,比对证据,研究案情,把握争议焦点,寻找有利于保护两江环境的突破口,适时安排庭审或听证。
在审理重庆市某医疗设备公司不服环保行政处罚一案中,承办法官研究发现,原告不服处罚,经过了行政复议,在行政复议维持原处罚决定后,又以处罚对象错误为由提起行政诉讼,案件的关键就在原告认为罚款过重。
承办法官抓住原告对违反环境法律、法规行为有一定认识的基础,教育原告主动履行义务。环保行政机关看到教育目的已经达到,考虑企业的生存发展状况,决定从轻处罚。一起经过行政复议的行政诉讼案件,最终以原告的撤诉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渝北区人民法院环保法官这样要求自己:按照本院“抓审判、保环境、促发展”的环境司法工作思路,通过环境案件的精心审理,提升环境执法水平,增强企业、公民的环境意识,助推地区环境法治进程,为两江生态文明建设和重庆争创全国环保模范城市提供优质的司法服务。
几个月来,渝北区人民法院环保庭先后审理审查来自本区、北碚区、铜梁县等地的环境保护类刑事案件结两件民事案件4件、行政案件1件、非诉行政执行案件20件,共计27件。
渝北区人民法院环保庭的法官们正积极探索环保司法举措,努力积累环保司法经验,为两江碧水提供精心的司法呵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