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稀土是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尤其在军事领域有重大意义。中国是世界上第一大稀土资源国,目前在全球已探明的1亿吨稀土储量中,中国占36%。但是我国在稀土开采方面存在很多突出问题,多年来乱采滥挖,地下交易猖獗,在浪费资源的同时也造成严重的环境破坏。商务部2010年10月公布的数据显示,按照现有的资源消耗速度,我国中、重类稀土开采仅能维持15年~20年,在此之后需要进口。近年来,虽然国家相继出台了一些措施打击稀土非法盗采,但是一些地区乱采滥挖现象依然十分严重,稀土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必须进一步引起各方面重视。
在广东省韶关市新丰县的遥田、沙田两镇,稀土矿虽属盗采,但其实是个公开的秘密。这里出产的稀土品质极好,在网上有公开出售的联系电话,一时被坊间称作“地下稀土之都”。经过十数年的“产业升级”,不少采矿点已经摒弃原有的“池浸泡矿法”,代之以效率更高、隐蔽性更强的“管道浸析法”,漫山遍野皆是网状酸液管道,编成硕大鸡笼状倒扣于数百亩的山头,情形壮观。
暗访:盗采矿点生产不分昼夜
非法稀土矿点主要分布于遥田镇的大埔、高墩、左坑、大马、维新等村和沙田镇的天中、缠良、下埔、羊石等村。这些矿点附近树木多被砍伐,黄土杂陈,块块伤疤裸露于周围大片葱绿山林之中;雨水冲刷,满目疮痍,大多已呈现出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坡景象。一位知情人士估计,被毁林地应该不少于5000亩。
一条马路自遥田镇大马村中穿过,顺路拐入大山怀抱,数里之外,一个大型稀土矿点出现在记者面前。山高数百米,数百亩的山头已被削平,露出黄土,药味刺鼻,山腰缠着几十根药管,山脚几个泡矿池流水不断,电机嗡嗡作响,白色矿泥翻腾着,等待被捞出、运走。在山的对面,沿着一条崎岖大路进入数千米,便是维新村矿点。山脚下几个泡矿池正在作业。走到山顶,才发现数百亩的山体已被细细分割,打下成百上千个井,以PVC管道密密麻麻编织成鸡笼状倒覆山头,硫酸、草酸等溶液从中流出,日夜不息。这两个矿点,是记者找到的30多个矿点中的典型。前者是老矿点,数百亩的山头被削;后者是新矿点,远处看不到山头被削,近看才会发现其中端倪。
几年前,盗采方法尚处于较原始的“池浸泡矿法”,即把矿土挖出来堆在池内,用硫酸氢铵泡好后,再把母液放出来沉淀。但在新丰,非法盗采点已经看不到层层叠叠、状如梯田的洗矿池。这里采用“管道浸析法”,深井、药管,状如长蛇般缠住山体。
新丰的生态环境一度不错,但如今,非法采矿带来的负面效应正不断显现。
几乎每个矿点都发生过大雨过后山体滑坡的现象,采矿留下的巨型缺口还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稍有不慎便会掉下摔伤,记者实地探访也几度遇险。不少矿点附近山路被埋,树苗被泥石流冲得东倒西歪,甚至连根拔起。淤泥堵塞河道,河水浑浊不堪。酸性药品流出后会对农田、水源造成严重污染,禾谷不生,鱼虾不存。几乎每个矿点都采用硫酸、草酸等刺激性药品,白色纤维袋抛洒一地,数百米外便能闻到刺鼻的味道。有村民反映,经常感到头晕眼花,四肢乏力,还总是拉肚子。
与传统“池浸泡矿法”相比,“管道浸析法”表面上看起来并不破坏地表,无废土排放,也不造成水土流失,但其危机隐藏。由于山体崩裂,极易导致山体大面积塌方。药物毒素则深藏土层,一时根本无法彻底清除。沙田镇天中村腊坑组、缠良村石桥组、下埔村陈洞组部分村民向记者诉苦:因为山体遭毁,水源遭毒,废弃矿点也不存在复绿的可能,村庄已不适宜居住,大家正考虑搬迁事宜。“老板拍拍屁股一走了之,谁来筹措复绿资金?农业税改之后,镇里怎么可能有这么一笔钱?即使有资金,重新植树的难度也极大。只有种桉树才较易成活,但桉树本身也对环境存在危害,所以只有坐等多年之后让其自然恢复。”当记者采访新丰县林业局有关复绿工作时,该局办公室李主任对此报以无奈而歉意的微笑。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在稀土盗采猖獗之处,总能看到新丰县国土资源局张贴的宣传标语,比如“十分珍惜、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我们的基本国策”,“依法依规用地,保障科学发展”,“依法整治,严厉打击偷开偷采稀土矿行为”等。
疑问:打击盗采难在哪儿?
广东是我国仅次于江西的第二重稀土大省,稀土矿主要分布在韶关、河源、梅州、清远等北部山区。中国科学院院士、稀土材料与化学专家苏锵说:“没有稀土就没有现代化,广东的稀土矿以重稀土为主,这是世界上少有的。”他认为,对于疯狂盗采稀土之风,如不重拳打击,势必于国家战略性格局不利,亦会影响广东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
2004年2月,全国矿产资源管理工作会议宣布,国家将对优势矿产和战略矿产实行保护性开采,对钨、稀土等特定矿种和优势矿产开发实行总量调控,暂停审批新的矿权。去年4月初,国土资源部和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发文再次重申严控开采总量。如今,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已暂停稀土采矿权的审批,对稀土资源开采和出口配额进行严格限制。而实际上广东稀土的开采量远远超过合法批准的开采量,为何盗采稀土之风屡禁不止?
究其原因,首先是巨额利润在作祟,不法商人、官员、当地村民容易相互勾结,彼此关照。基于此,非法矿点死灰复燃的现象并不鲜见,也不难解释。盗采者毫不心虚,敢在光天化日之下明目张胆进行,当地政府也不以为意,甚至帮其庇护、说情。而盗采点附近的村民,有的收受了矿老板的小恩小惠,竟然自愿充当“马仔”,帮其看家护矿。
其次,盗采地点隐蔽,矿老板善于躲避检查。不少矿点隐蔽在大山深处,并将开矿点、稀土沉淀池和成品仓库分设在不同的地方,仓库设在离矿点较远的地方,是怕不转移出去会被发现,而且方便运输。多数矿主擅长与执法部门“躲猫猫”。
稀土走私大有销路,从源头起的各环节难以监管到位。据记者调查,广东省每年非法超量开采的稀土矿主要销往江苏、江西、广西等省区。广东与外省稀土互销时,在运输、销售环节一路绿灯,甚至一些正规的稀土企业也存在“销赃”的嫌疑。
非法采矿最多判刑7年,国家保护立法漏洞多。我国《刑法》规定,非法采矿造成矿产资源破坏的,可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造成矿产资源严重破坏的,可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对于盗采稀土现象,我国从政策层面上一直予以严厉打击。然而,整治盗采是一项综合、系统工程,既需要政府部门的重视,也需要各地、各部门之间的配合。有专家建议,加大对盗采之风的打击,应对参与盗采稀土的官员依法惩处,必要时还应与外省的有关部门联合执法,从稀土销售、运输、出口等环节上严加控制,形成一个系统格局。“整治稀土,迫在眉睫,但它涉及太多潜规则与灰色利益,需要国家和地方下大决心。”一位专家忧心忡忡地说。
怪圈:盗采越打击越猖獗
10多年来,新丰县沙田、遥田、回龙等乡镇的盗采稀土之风日盛。新丰县国土资源局工作人员介绍,县里几乎每年都会对此严加打击,网上也不乏“新丰整治非法开采稀土矿取得成效”的新闻。自2011年底起,新丰更是开展了号称史上最大力度的整治非法稀土矿“飓风行动”,阵容之强大史无前例。据新丰县国土资源局工作人员介绍,这次“飓风行动”,县委、县政府对矿产资源管理工作实行问责制。行动的督查组组长由县长黄庆忠担任,副组长由副县长、公安局长、县纪委书记、县检察院检察长担任,下设4个工作小组;追责组组长由县委书记范秀燎担任,副组长则由县公安局局长、县检察院检察长、县法院院长、县纪委书记担任,下设2个工作小组。各镇政府是责任主体,动员了国土资源、林业、公安、安监、环保、水务、供电、监察等县直属部门。该行动要求确保2012年1月18日前,完成全县所有稀土矿点撤场、清理、整顿工作,确保达到“六无”(无人员、无厂房、无设备、无供电、无生产生活供水、无收矿池)要求,确保2012年4月底前完成所有非法开采点的水土保持和复绿工作。
新丰县国土资源局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了“飓风行动”的重大成果:至今年2月13日止,共巡查整治23个矿点,摧毁大小矿池、工艺池18个,摧毁水管、电线数千米,收缴半成品稀土矿(湿矿)150包,立案查处18宗,行政处罚148万元,移交公安机关立案3宗,刑事拘留5人,检察机关依法逮捕2人。然而,对于官方的打击行动,当地群众却认为:“几乎每打击一次,盗采范围反而扩大,现在差不多到了盗采稀土最猖獗的时候。”
去年以来,全国稀土价格不断上涨,最高时每吨达到40万元。新丰县非法矿点究竟能够产多少稀土和利润?在维新村矿点,记者碰巧找到盗采分子逃离前未及收拾好的采矿示意图以及账目等资料,正好可以管中窥豹。根据示意图,这个大型矿点俗称金钱山塘,分布有17眼矿井。据了解,仅今年2月4日至12日,其中的9号、11号、12号矿井,每口日均采矿量达0.62立方米,1号、2号矿井,近1个月所产稀土超过7.5吨。照此推算,维新村矿点每月开采稀土量应超过50吨,若按每吨25万元的价格计算,月收入应超过1500万元。而知情人士估计,此类规模的矿点,其每月成本不过2万元左右!
利益驱使下,盗采行为愈演愈烈。遥田镇新任党委书记欧阳历则表示,一定会出重拳打击非法开采稀土矿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