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科院、中国社科院等单位发起成立的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昨天发布,未来5年,我国将力争建设100个智慧城镇示范区,北京多个城区或街乡有望入选。在这些城市(镇),知识经济将主导城市发展;市民出行、购物、学习等,都可以方便地享受物联网、云计算、光网络等最新技术带来的便利,生活更加舒适。 该研究会制定的《中国智慧城市(镇)建设行动纲要(建议案)》显示,除了建成100个示范区,全国还要在200个城镇推进智慧城镇建设,并完成300个城镇的“智慧评估”。目前,研究会已经开始对北京、上海、浙江等正在创建智慧城市的省市进行调研。研究会有关负责人表示,北京是中国的科技中心,除了整体建设智慧城市外,一些区、街道、乡镇也都可以参加建设申请,并且有较大优势。 按照要求,智慧城市需要围绕城乡一体、可持续发展、民生需求等,运用先进技术运营管理城市、服务市民。例如,要对城市的地理、资源、环境等系统进行数字网格化管理;对基础设施、生产生活等进行数字化、信息化实时管理与利用;为城市公共管理与服务提供便捷、高效、灵活的服务模式。 研究会秘书长隆晨昨天发布了中国智慧城市(镇)发展指数,这是首次对智慧城市建设评价提出包括3个一级指标、362项细分指标的具体考核办法。其中3个一级指标分别是智慧城市幸福指数、管理指数、社会责任指数。“智慧城市不仅仅是技术进步,更重要的是以人为本,用信息化等技术更好地服务公众,促进城市健康发展。所以把幸福指数放在第一位。” 指标体系中,涉及城市幸福的一至四级评估指标都多于其他两个一级指标,其中四级细分指标达154项,占总数的42.5%。除了常见的衣食住行、教育、医疗等内容,幸福指数还需要考核每百人公共图书拥有量、企业ISO认证比例、智能交通IC卡普及率、信访案件按期办结率、食药监管能力等,突出城市管理对居民需求的满足能力以及是否及时、便捷等。 智慧城市管理指数中,需要评估信息化等科学技术应用在经济基础、科技创新、人居环境等6个方面的135项细分指标,包括光纤接入家庭比重、户均网络带宽、重大环境事故处理能力、新能源汽车使用率等。社会责任指数则包括影响力、传播力、诚信责任等7方面、73项细分指标。 当然,智慧城市的建设最终要靠先进技术应用才能得以实现。“智慧城镇就是要打造符合中国特色的城市信息化样本。”一位参与标准制定的负责人说。通过建设智慧城市,也将促使城市以知识经济为驱动力,转变生产方式,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 新闻链接 智慧城市建设原则 提升城市幸福指数; 提高政府管理效率和服务智能化水平; 发挥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履行社会责任的作用; 坚持创新示范。 主要建设内容 树立智慧城市概念; 打造智慧城市管理体系; 构筑和谐劳动关系; 提高城市环境友好程度; 强化企业产品质量安全责任; 推动和谐社区创建; 提升政府办事效率,实现廉洁政府目标。 (记者 童曙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