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推动生态空间管控升级 完成废弃矿山修复185个,改善环境质量
本报记者潘骞滁州报道 安徽省滁州市近年来严守“三线一单”,推动生态空间管控升级,目前累计完成废弃矿山生态修复185个,面积2021.31公顷,4家矿山成功入选国家级绿色矿山名录。
滁州市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紧扣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积极推进“三区三线”划定工作,统筹优化生态保护红线,本轮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面积约为868平方公里。在生态保护红线管控框架下优化选址布局,指导企业调整建设内容、完善工艺设施、强化污染防治措施,今年以来共服务中普石油、高盛化工、金禾实业等40余个重大项目顺利落地。
滁州市利用负面清单集成多项环境政策,严控不符合管控要求及准入要求的企业和项目,今年以来,完成34家“散乱污”企业整治,16家危化品生产企业全部完成搬迁改造验收。把好项目准入关,将不符合空间布局、不符合污染物排放管控、不符合环境风险防控、不符合资源利用效率的企业拒之门外。今年以来,累计审批建设项目环评文件374个、核发排污许可证75件及辐射安全许可证33件。
同时,加强矿产资源规划管控,在矿山总数、主要矿种“三率”达标率等方面设立约束性指标,严禁在各类自然保护地新设采矿权,全市现有50家矿山企业全部编制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和环评报告。科学管控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今年以来,全市共供应各类建设用地40804亩,其中工业用地20837亩,均居全省第一。
1—7月,滁州全市PM2.5平均浓度为33.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4.1%,改善幅度居全省第一,县级及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
|
我来说两句
已有0评论 点击全部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