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卫平 黄锡生:全球气候治理的新理念:生态女性主义伦理观(二)
的角色定位——对机械自然观的解构 在父权制二元论思维逻辑的指引下,自然被视为理性的对立面,被认为是由不停运动的无生命的粒子而构成的一部大机器而处于被统治的地位。“世界灵魂的死亡和自然精神之消灭,更加剧了不断升级的环境的破坏”。[10](P248) “生态女性主义伦理文化承认自然本身拥有独立的、内在的价值,反对把自然看成没有灵魂的物质,主张打破那种自然物质与男性意识之间的二元论。”[11](P41) 生态女性主义在反对机械论的基础上承认地球上其他存在所具有的主动性和意向性,而非纯粹的工具性,认为自我存在于生态社群中,对他者的关爱是自我身份认同的一部分。 “人要认识的不仅是生理的自我、社会的自我和心理的自我,还要认识处于生态系统中的自我。”[12](P41)“生态自我”的角色定位,使人类意识到自然不是人类的对立面,不是人类控制和统治的对象,而是与人类共生共存的生态系统中的一部分。人不仅应在和他人的关系中认识自我和实现自我,而且应在与自然的关系中对自我的行为进行评价,激发人类关爱自然的本能,将对自然的破坏视为对自我的否定。 在父权制概念框架下,全球气候谈判带有强烈的工具主义色彩。全球气候谈判成为世界各国争夺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的战场 ,各国从不同的立场来考虑自身对待环境的态度和意愿采取的行动,而缺乏出于本能的对自然的伦理关怀。如果在全球范围内能形成共同的伦理观,能将人类进行“生态自我”的角色定位,能以有机、关爱的态度对待自然,相信目前存在的冲突都能得到一定的消解。 三、发挥女性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作用,实现生态女性主义伦理观 一直以来女性在环境保护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全球的环保意识就是由女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的著作《寂静的春天》唤醒的;英国女经济学家和作家芭芭拉.沃德发布了《只有一个地球》的报告,是最早倡导可持续发展概念的人之一; 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领导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影响全球的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 70年代印度山区的女性发起了“契普克”抱树运动;巴西数万名女性橡胶采集者发起了保护雨林运动;肯尼亚妇女发起了“绿色林带”植树运动。 女性在环境保护中重要作用的发挥不是偶然的,而是由女性与自然之间特殊的联系决定的。在父权制的概念框架下女性和自然都属于非理性的范畴,属于低等级的群体,应该受到代表理性的男性的统治。在生态女性主义的视野中对女性的歧视和对自然的统治都根源于父权制的二元论和统治逻辑,要想使女性和自然获得彻底的解放,就必须根除父权制。因此女性在解放自身的同时必然向解放自然的方向延伸,妇女运动与环境运动的结合也就成为必然,妇女成为环境运动的引领者也决不偶然。同时由于女性生理的特殊性,全球气候变化给女性带来的危害要远远大于男性。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在台风、干旱、洪水等这样的自然灾害中,女性的死亡率是男性的14倍。[13](p226) 560 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防灾减灾 然而另人遗憾的是女性却缺席于气候治理的过程,据有关报道,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大部分由男性科学家组成,妇女只占到16%[14](p230);在全球气候变化会议上也很少看到女性的身影。女性在全球气候治理中话语权的缺失更加使得在全球气候治理以男性为中心,以父权制逻辑为指导,从而使全球气候治理陷入困境。在全球气候治理中应继续发挥女性的作用, 提高女性参与全球气候谈判和决策的程度,积极倡导生态女性主义伦理观,克服男性逻辑下全球气候治理的困境。如果生态女性主义所蕴含的伦理观能为各个国家和个人所接受,那么为了人类的共同利益,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理解、让步、和平、共赢将会成为全球气候谈判的主要氛围,全球气候谈判将会结出丰硕的果实。 参考文献: [1] 薇尔·普鲁姆德.女性主义与对自然的主宰[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7. [2] 范菊华.全球气候治理的地缘政治博弈[J].欧洲研究,2010(6). [3] 叶文彦,高慧颖.生态女性主义对逻各斯中心主义的双重夹击[J].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9(6). [4] 卡洛琳·麦茜特.自然之死:妇女、生态和科学革命[M].吴国盛等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9. [5] 曹南燕,刘兵. 生态女性主义及其意义[J].哲学研究,1996(5). [6] 薇尔·普鲁姆德.女性主义与对自然的主宰[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7. [7] Dale J. The Post-Kyoto climate: a gloomy forecast [J].Georgetown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Law Review, 2008(20). [8] 薇尔·普鲁姆德.女性主义与对自然的主宰[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7. [9] 杨兴. 试论国际环境法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J].时代法学,2003(1) [10] 卡洛琳·麦茜特.自然之死:妇女、生态和科学革命[M].吴国盛等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9. [11] 肖巍. 生态女性主义及其伦理文化[J].妇女研究论丛,2000(4). [12] 谭千保. 生态环境问题的心理根源及其出路[J].心理研究,2008(1). [13] Sherilyn MacGregor . Gender and Climate Change: From Impacts to Discourses [J]. Journal of the Indian Ocean Region,2010(6). [14] 同上. Abstract: Eco-feminist combines the women movement and environment movement, criticizes patriarchal conceptual framework, and thinks it is patriarchal logic makes female and nature enslaved. In the Eco-feminist’ perspective, it should be criticized that individual rational, oppressive rule and mechanical nature as male characteristics. Currently global climate governance is following the patriarchal logic and that led to the climate negotiations incapable in solving the world's problems. The ethics in the Eco-feminism has opened up new horizons to solve the global climate crisis. Key words: eco-feminist; global climate governance; patriarchy; ethics 作者简介:韩卫平 (1977-),女,重庆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山西师范大学讲师。 黄锡生(1964-),男,重庆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部环境资源法制建设研究中心主任。 561 |
我来说两句
已有0评论 点击全部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