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修改。显然它无法使所有的人满意,但人们不难看出,在共同的紧迫挑战面前,大多数国家拿出了诚意,表现了付诸实际行动的政治意愿。
本次会议的另一个重要成果是诸多“伙伴关系”的建立。所谓“伙伴关系”,是指政府之间以及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和企业等社会各界之间合作,实施具体的可持续发展项目。代表们在历时10天的会议上建立了涉及水、能源、森林等领域的220多个“伙伴关系”项目。“伙伴关系”无疑有积极意义。但一些发展中国家代表指出,美国等发达国家热衷“伙伴关系”,很可能是为了逃避政府应当承担的责任。
在全球可持续发展领域,目前的主要矛盾仍然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发达国家能否采取实质性措施,偿还工业革命以来对地球欠下的“生态债务”,是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大会秘书长德塞说,不能指望一次会议解决所有问题。在可再生能源、贸易和金融机制等方面,会议留下了一些棘手的难题。只有国际社会本着对自己和后代负责的态度,加大行动的力度和速度,而不是计较短期利益的得失,人类才能克服这些障碍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人类在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上面临的困难还很多,道路也很漫长。但是,里约热内卢的共识,约翰内斯堡的目标,应该让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携起手来,共同走向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可持续发展之路逐渐清晰
1.可持续发展不再是抽象的概念
尽管这次大会的成果很多,影响深远,但如果跳出大会本身,就会发现大会留下的宝贵遗产是: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旧有模式不灵了;对于各国政府来说,光说不练不行了;对于每个人来说,袖手旁观不成了。
“旧有模式不灵了”是大会的重要共识,表明人类发展道路的深刻变革。以美国为代表的发展模式曾一度被很多国家向往:但是首脑会议上代表们指出,这种发展模式不可持续,它建立在对全球资源的奢侈性占有,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的“生态掠夺”基础上。
旧有模式不灵了,那么什么模式才能灵呢?这正是这次大会探讨的重大问题。问题的答案集中体现在大会通过的《约翰内斯堡政治声明》和《执行计划》中,就是人类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
尽管在1992年里约热内卢环发大会上就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但由于可持续发展涉及各国的利益,因此很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出现了“光说不练”的现象,造成南北差距进一步拉大,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大会秘书长德塞多次强调,大会的主要目的就是敦促各国在可持续发展领域采取实际行动。“实际行动”是这次大会的主要目标,是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开幕致辞中反复强调的“责任”一词的具体体现。
各国政府在大会上纷纷提出行动计划、时间表和伙伴关系项目。然而,个别国家不顾全球的长远利益,仍然“光说不练”,在大会上成为“过街老鼠”。政府“光说不练”受批评,那么个人呢?答案是:“袖手旁观不成了”。“为了全球可持续发展,应当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是大会的共识之一。对于每个人应当干些什么,孩子的话更加震撼人心。在9月2日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峰会开幕式上,5个来自世界各地的孩子用纯真的声音发出呼吁说:“全世界的孩子很失望,因为太多的大人过于关心金钱和财富,而顾不上关心影响我们未来的严重问题。”“想想你们自己的孩子,你们想给他们留下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上作出的决定,将逐渐影响到现在的每一个人以及我们的子孙后代。选择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本届会议留下的最宝贵财产。
2.可持续发展依旧任重道远
《约翰内斯堡政治声明》和《执行计划》两个文件终于获得通过。大会的实质性成果与会前的悲观预言相反,但许多代表感到它还称不上十全十美。他们说,在现实的障碍面前,全球可持续发展依旧任重道远。一些环保团体和非政府组织不断散发声明,对文件的最终文本进行挑剔,认为协议的达成是妥协的结果。但分析人士指出,批评固然必要,但妥协也未必是坏事。190多个国家在一起讨论整个地球的未来,有分歧是正常的。为取得一致,彼此妥协有时也是必须的。
《执行计划》被认为是关系到全球未来10年至20年环境与发展进程走向的路线图,是国际社会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积极努力的最新结晶,其重要性不容低估。计划本身虽然不具备法律约束力,但其正式文本有政治甚至“道义”上的含义,将对未来环境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这份文件的最主要价值,在于它发出了“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的行动信号。10年前,里约联合国环发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指明了大方向。但文件提出的只是一系列相对模糊的目标,缺乏具体的行动计划。与之相比,本次大会通过的《执行计划》提出了诸多明确目标,并设立了相应的时间表,其中包括:到2020年最大限度地减少有毒化学物质的危害;到2015年将全球绝大多数受损渔业资源恢复到可持续利用的最高水平;在2015年之前,将全球无法得到足够卫生设施的人口降低一半以及到2005年开始实施下一代人的资源保护战略等。
本次会议并未在里约会议之外另起炉灶,而是针对过去10年来被忽视和未得到解决的一些最紧迫生态问题设立了可行的时间表,并将重点集中在水、生物多样性、健康、农业、能源等几大具体领域,体现了务实态度。这些时间表能得到各国认可,充分表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在全球范围内已是大势所趋,且这一趋势不会因暂时的阻力而逆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