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咨询留言|东泽律师|法律法规|人大环境资源研究| 设为首页 收藏
搜索:
标题 内容 作者
我要投稿
推动经济转型 提升生活质量——第七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要点与亮点解读(二)
2011-12-26 13:49:08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 【 】 浏览:3576次 评论:0
人民。”夏光这样解读环保与民生的关系。夏光认为,第七次全国环保大会提出的“基本的环境质量是一种公共产品,是政府必须确保的公共服务”这一观点,再次明确界定了各级地方政府保护环境的重要职责,是在“十一五”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成绩基础上的新飞跃,也是一个较长时期内的奋斗目标。


  对此,中国环境规划院副院长兼总工王金南认为,从经济学的角度看,环境质量和生态系统是一种准公共物品,是传统市场经济不能有效提供的一种物品。作为准公共物品的良好生态环境,各级政府理应成为第一生产者、提供者和分配者。这也就是我们在“十二五”规划中强调的基本的环境公共服务。各级政府应该有这样一些责任:一是制定一个与国际基本接轨、符合老百姓诉求的环境公共物品的质量标准,如修订国家的空气质量标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不能简单地用发展阶段特殊性和国情来延缓环境质量标准的提高;二是发布目前生态环境质量的真实状态和水平,老百姓周围的水气土与“清水蓝天净土”要求差距如何?无论是环境质量标准还是监测评价体系,都要以公众健康和生态平衡为出发点;三是在识别出这种差距后,运用我国“强政府”的行动机制,根据环境公共服务提供的事权和财权划分,加大各级公共财政用于环境保护的投入规模,提高环境公共服务效率和效果;四是建立公众环境权益维护和保障机制,特别是要加快立法和司法制度建设,建立环境风险和污染损害赔偿机制,提高排污收费标准和污染责任保险,建立公众环境健康救助机制,真正促进企业环境外部成本内部化。


  当前我国正进入污染事件高发期,其中有一个因素不容忽视,就是地方政府过分关注短期经济效益,而对良好生态环境的价值缺乏应有的认识。


  中国环境规划院副院长吴舜泽表示,将环境保护纳入基本公共服务范畴,从理论上明确了部分具有公共服务属性功能的环境产品提供应该是政府的职责,是公共财政保障的重点,是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补助的考量因素;也从实践上要求我们按照统筹城乡、梯度推进的原则解决农村、农民的环境问题,要把多年来城市、工业、大规模污染防治领域的经验逐步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应用于农村、农业、小而分散规模的污染防治领域。对地方政府而言,在发展过程中一定要把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底线,作为衡量又好又快的“好”字的最基本要求。


    关键词 生态环保

 

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


    加强生态环保,有利于我们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拓展发展空间。这个提法意义重大。从长远来看,这是国家利益的体现,合乎国际产业发展的趋势,也是未来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所在。我们的应对之道是以节能减排、生态环保等为切入点,促进产业结构、贸易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加强生态环保,有利于我们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拓展发展空间。这个提法意义重大。从长远来看,这是国家利益的体现,合乎国际产业发展的趋势,也是未来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所在。”陈耀对记者如此表示。


  陈耀说,现在提出加强生态环保有利于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不仅是因为我国还处于一个发展的阶段,而且因为加强环保,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在全球已经形成了共识。只有自身做好了,才能在国际经济政治博弈中占领制高点,才能抢占未来发展的制高点。


  “发展绿色经济是一个大趋势,只有加强环境保护,促进低碳、节能技术推广,才能激发技术创新,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避免绿色关税壁垒。”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环境经济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赵细康表示,中国只有发展绿色经济,才能在世界经济竞争中有立足之地,在这个过程中,环保是一种助推、引导的手段。


  中国发展战略研究会、中国行政管理学会何学彦博士表示,以绿色、环保为内涵的国际贸易和经济体系的形成是建设生态文明、发展绿色经济的必然要求,是大势所趋。当前,我们的应对之道是以节能减排、生态环保等为切入点,促进产业结构、贸易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贸易环节也可以成为重要的减排领域。”环境保护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国际环境政策研究所副研究员李丽平表示:“要提高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能力,提高绿色竞争力,从根本上讲还得立足自身,真正实现自身的绿色发展。”她说,我国正在实施的各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经济政策在事实上已经开始“绿化”对外贸易,但这方面的工作未来还需进一步细化和加强。如国家对“两高一资”产品已经取消出口退税,对某些产品加征出口税,但相关的产品目录必须加强研究、完善和更新工作。她建议,可以考虑征收“环境关税”,从根本上限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


  赵细康表示,现在国际市场上对绿色低碳、气候变化非常关注,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有利于找到共同点,开展更广泛的合作。另外,中国有着节能低碳的庞大需求,国外有低碳节能的先进技术,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有利于双方互补,提高产业发展能力。他说,政府应该搭建一个平台,让国外机构和企业把先进技术引进来,解决国内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并制定配套性的实施细则,通过更具体的政策细化来推动。


  商务部世贸司副处长万怡挺表示,一方面,应通过各项引导扶持政策,鼓励企业在节能减排、环境保护方面的技术改造与创新;另一方面,要通过严格国内环境法律法规,利用倒逼机制,推动企业生产方式转变,提升其在国家产业价值链上的位置。“从短期看可能会增加企业的成本,但从长远看,将有利于提升相关企业、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国际形象,更容易适应发达国家的环境法规,从而在国际竞争中避免被动。”


    关键词 转方式 

 

加强环保是转方式内在要求


    节能减排倒逼机制正是对经济增长资源环境代价过高问题的响应。优化产业结构关键还是在于生产要素的价格改革,必须利用经济、价格杠杆对土地、能源、自然资源、劳动力、利率等进行改革。


  突出把握好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在稳增长的过程中,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而环保既是发展,也是转型。资源相对短缺、环境容量有限已经成为我国国情新的基本特征,而环境问题的背后往往是资源的过度消耗。加强环保可以倒逼经济转型,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也是检验转方式成效的重要标志,可以促进可持续发展。


  “目前发展中最大的问题就是经济增长中资源环境代价过高,转变发展方式是最直接的应对手段”,吴舜泽表示。他认为,节能减排倒逼机制正是对经济增长资源环境代价过高问题的响应,环境质量稳定并有改善是解决又好又快发展问题的底线,把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高度融合是处理

】 【打印繁体】 【投稿】 【收藏】 【推荐】 【举报】 【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我来说两句
已有0评论 点击全部查看
帐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证码:
表情:
内容:
网友关注排行
科技
数码
科普
财经
新闻视频